昆明高级技工学校
菁菁校园

菁菁校园

您的位置 \ 

“心学圣地”——修文县龙场拜谒王阳明

2016-05-22
浏览次数:

雾霭山岚,白云出岫;广袤的田野,炊烟袅袅的村寨。高楼林立的县城,热闹繁华的街道,人流、商铺。贵遵、贵毕两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辆......此次暑期"黔东南之行"最后一站--位于黔省首府东北的修文县。

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,悠久的历史和凝重的文化赋以了它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--修文。明朝武宗正德元年(公元1506年),王守仁官居兵部主事,因抗章上疏触怒宦官刘瑾,被贬谪为龙场驿丞,1508年来到这里。于是,从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升腾起一颗闪亮的明星,在中国哲学史上永远留下了龙场这个不朽的名字。悠悠500年,"龙场悟道"的文化瑰宝仍被国人追随研究,名扬海外、生生不息。

"忆昔阳明讲学堂,震天动地活机藏。龙冈山上一轮月,仰见良知千古光。"让我们一边游览,一边思索感悟一代圣贤的成长悟道历程。

一、初到龙场

据说王阳明初到龙场时,没有房子,胡乱搭起一间茅屋暂避风雨。他和仆人一起上山打柴,挑水做饭,采蕨菜佐食,生活十分艰苦。生活条件困难还在其次,但精神上的打击更严重,受到来自皇帝、官场和同乡的多重打击;而当地没有接受过任何圣贤教化的"夷民",却给了他很多无私的帮助,经常给王阳明送来柴米油盐,后来又自发为他在山上盖了一座房子。所以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,他感到,官场的势利与险恶,"良知"的可贵,以及当时盛行的理学的缺陷,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乃至新的人生哲学。

龙场是王阳明绝处逢生的地方,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,也是他走向新生的起点,伟大的"心学"诞生的地方。而这些,却是从一个小小的山洞开始的。在山洞中初步安顿下来,哀叹绝望解决不了问题,他开始思索。历史上不是有"文王演《周易》"的故事吗?据说,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的时候,他从《易经》中悟出了许多道理。王阳明受了这个启发,便成天坐在这个山洞里面研读《易经》,开始了人生的探索,因而把这个洞叫做"玩易窝"。

 

阳明洞

 

二、龙场悟道

"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;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。十三郡人文此为根本;五百年道统得所师承。"王阳明在洞里反复研读《易经》,心情渐渐开朗起来,感到天、地、人之间浑然一体,"天理"与"良心"相通,于是悟出了"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""心即理"的学说,奠定了王阳明学说的第一块基石。

从此他获得了生活的勇气,重新站立起来,开始面对残酷的现实。他来时匆匆,心乱如麻,没有带书,但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,重新思考孔孟之道,省度朱熹的理学。

他这一改变,跳出了"以经解经"、"以经注经"的巢臼,走上了独立思考的道路。他写成了《五经臆说》,标新立异,创立新说。《五经臆说》是"龙场悟道"的结晶,是王阳明心学的开山之作,从而成为王阳明学说的新起点。

后来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国亨(彝族),还在岩壁上题刻了"阳明玩易窝"五字,还留下吟咏怀古的诗。若是没有王阳明,这只是滇黔喀斯特地形上的一个很普通的山洞,但因为王阳明,普通的山洞也仿佛沾了"圣贤气息",因而游人不断。

 

 

龙岗书院 

三、龙岗书院

王阳明的悟道后,便移居距玩易窝3公里的龙岗山"东洞",将东洞更名为"阳明小洞天",在洞内开始授徒讲学。当地居民看到洞内阴冷潮湿,便帮助他砍树割草,在洞左侧修建一栋小茅房,各位门生听说后都到阳明小洞天会集,请求把这里命名为"龙岗书院"。王阳明把这栋茅房根据孔子的"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"一语,而命名为"何陋轩"。又在洞口左上方修建一小亭,亭子四周栽些竹子,以竹子具有"君子之德",将亭子命名为"君子亭"。王阳明在阳明洞中悟道有成之后,就在龙岗山顶创立龙岗书院,聚徒讲学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全国有龙岗书院四个,但是开办时间最早,知名度最高的龙岗书院,就是王阳明先生所建。

由于弟子逐渐增多,讲学规模不断扩大,接着又修建了讲堂、宾阳堂、君子亭。王阳明在龙岗书院里修身讲学,传播文化,讲授他的"知行合一"新学说。当时的情况是"先生与群弟子日讲良知之旨,听者勃勃感触",出现了"门生颇群集","士类感慕云集听讲,居民环聚而观如堵"的盛况,听讲者多时达百十人。他在龙岗书院提出以"立志、勤学、改过、责善"作为学规,向弟子们系统地阐述他的教育思想。他以在流放的边荒之地讲学为最大快乐,对弟子讲学时是"讲习有真乐,谈笑无俗流"。王阳明学说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院,龙冈书院-西濂溪书院-浙江稽山书院,构成了王阳明学说的传播路线。他的教育思想,也发端于龙场,《龙场诸生问答》和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两篇奠基之作便是在这里写的。

后来龙岗书院被改称为王文成公祠(王阳明死后谥文成)。现在龙岗山上的景点主要有阳明洞、何陋轩、君子亭和王文成公祠等。

洞旁现存清代建筑数座,石刻题咏甚多。洞口苔痕苍绿,藤萝密布。洞内宽敞明亮,可通往后山。四壁石乳凝结,洞口崖上有明代贵州宣慰使安国亨题刻的"阳明先生遗爱处"。这"遗爱",是永恒的爱,是无限的爱,是发自内心的爱,它充分表达了贵州人民对王阳明的思念之情。

洞外是长12米,宽9米的青石铺地的院落,岩坎边用青石栏杆围绕;院落南边石级两旁,有两颗参天古柏,为王守仁亲手所植,称为守仁柏。

建在石岩之上的君子亭,为六角重檐攒尖式清代建筑,亭东北岩石上有贺长龄(清)书录王守仁《君子亭记》碑刻。亭岩石壁下有蒋介石题刻"知行合一"四个大字。

 

王文成公祠 

 

 

 何陋轩

 

"龙冈山上一轮月,仰见良知千古光"。小小的龙岗山,因为王阳明和王阳明的学说,在华夏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。"龙场悟道"是王阳明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,"知行合一"的创立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,龙岗书院的创办是贵州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。因此,王阳明在龙场的经历,是研究王阳明哲学思想、教育思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和内容。

岁月悠悠,历史沧桑,阳明洞沉淀了五百年的历史,也记录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岁月。阳明洞依然清雅、肃穆,因为它是永恒的。

值此,黔东南之行即将结束,一路走来领略了秀丽山水,感受了经典人文,体悟了历史文化,更重要的是得以在"心学圣地"感受阳明先生当年龙场悟道的情景,得以追寻这位大儒的心灵发展道路。

 

 

(校办 杜少卿  供稿)